精彩动态 | 创新成果助力绿色低碳循环交通建设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奖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10月26日,创新成果助力绿色低碳循环交通建设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奖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10月26日,创新成果助力绿色低碳循环交通建设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奖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交委会”)、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以下简称“北物联”)联合主办。交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原巡视员刘家镇,北物联会长李佳,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绿色交通研究室主任凤振华,交委会副秘书长马新,北物联副秘书长李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成功入选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的单位负责人或代表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本次活动。交委会副秘书长、交科传媒副总经理宫兵主持。

刘家镇在致辞中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内在需要。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原巡视员刘家镇致辞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于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家镇强调,“加快绿色低碳循环交通建设,迫切需要优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应用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创新成果助力绿色低碳循环交通建设研讨会,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可谓恰逢其时。”

作为物联网领域的公益服务平台,交通领域的数字化、智慧化也是北物联重点关注的方向。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李佳认为应重点聚焦交通领域关键技术创新,以服务民生需求为第一驱动力,重视标准化的引领作用。她期待北物联与交委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标准编制、成果转化等方面结出更多硕果。

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佳致辞

凤振华围绕绿色低碳循环交通,以《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政策与思考》为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他的思考。在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变”与“不变”,对“双碳”目标的理解后,结合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他认为,未来交通运输需求仍将持续增加,运输结构仍需持续优化,运输装备能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绿色交通研究室主任凤振华

“中国绿色金融已成为领域的引领者。”凤振华表示,要用更加绿色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来改造现有生产体系,不仅要让生产方式更绿色,更要改变消费的实质内容。通过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作为科技界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补充奖项、原国家科委开展的“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的延续,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服务为主要目的,20多年来已举办十一届,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具有积极影响和良好声誉,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我国技术市场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委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金桥奖”推荐机构,自成立以来,已连续三届推荐优秀项目参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评选工作,共有51项入围获奖,充分发挥了交委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的平台支撑作用。2022年,共有12个单位的项目通过交委会推荐成功入选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在获奖项目展示交流环节,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交通环保研究室主任刘学欣、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海岸河口中心总工解鸣晓、同济大学教授李辉、长安大学教授张静晓、广东磐石基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裴晓峰、北京中天路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都魁林共六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获奖项目的创新成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黄河水环境保护。“十四五”期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保卫战是重点之一。交通行业水污染防治市场潜力大,环境影响范围广,同时,社会关注度高,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刘学欣在《交通行业分散式污水减污降碳协同处理技术及应用》中剖析了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区、船舶等在污水处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具体薄弱问题,以公路服务区污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模拟海浪环境的高效低耗船舶污水处理设备、交通场区雨污协同净化与利用技术体系三项创新点突破交通行业水污染防治系列技术瓶颈,推动新型污水处理学科发展,提升我国绿色交通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保障。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交通环保研究室主任刘学欣以视频方式分享《交通行业分散式污水减污降碳协同处理技术及应用》

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规模大,未来新建与改扩建需求旺盛。针对我国路域强噪声、频积水、高吸热、高废气多源污染问题,李辉指出,路域生态问题不容忽视,生态道路是主动调控多源路域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

历时11年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李辉与团队发明了道路多源污染源头控制的高性能生态道路材料,实现了道路声-水-热-气多源污染的主动协同控制;创建了道路多目标平衡设计方法,实现了道路生态与耐久的平衡协同;研发了智能精准施工与精细化养护技术,保障了道路生态功能长效性。

同济大学教授李辉作线上分享

裴晓峰以沾临高速引黄济青大桥建设方案实例介绍了他和团队关于大直径固结扩盘桩成套工艺技术的研究,从超粗桩径、超长桩基、单桩体量大、场地狭小及环境要求严格等重难点进行攻关。成果克服了目前行业内扩盘类桩基础工艺存在的盘腔易塌孔的风险和技术缺陷,为扩盘类桩基础的技术进步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为行业内超高荷载的大直径超长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长桩和超长桩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新思路。

广东磐石基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裴晓峰

全球气候异变,风暴潮频发,江河来沙减少,海岸冲刷风险加剧。“淤积时代”已转为“冲刷时代”。

解鸣晓与团队立足海岸泥沙侵蚀灾害抑制及生态防护“卡脖子”技术开展研究。创新性突破了跨海桥墩、海上风电、海底管线、海防大堤、人工沙滩等5大类典型海岸工程的冲刷和生态防护理论机制,自主研发了完全自主产权的试验模拟、现场监测和生态防护装备。主要技术成果经交通运输部、天津市组织专家评审达国际领先水平,于行业内形成广泛影响力。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海岸河口中心总工解鸣晓

都魁林以《降本增效与环保驱动的路面材料与技术研发》为题,介绍了为切实提升更大交通荷载与更高环保要求下的路面质量,其团队在经济耐久ESMA沥青混合料技术、降本增效ZTS超薄罩面技术、环保耐久热再生添加剂技术、经济环保增熔胶粉技术、便捷耐久日常养护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北京中天路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都魁林

在国家相关战略基础上,工程建设企业应如何面向低碳运维开展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为行业培养与行业发展匹配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张静晓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研究体系与碳排放方法论,就企业低碳数字化管理平台研发、面向低碳运维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和团队的思考。

长安大学教授张静晓

为使各有关单位更好地了解“金桥奖”申报工作,为第十二届奖项推荐打好坚实基础,马新结合交委会前三届推荐工作开展情况,对“金桥奖”申报流程等进行了说明,并就交委会2023年第二批团体标准征集、品牌活动开展、全过程技术服务等工作作了介绍。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马新

本次活动聚焦绿色低碳循环交通建设,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交委会将进一步发挥好协会的平台支撑作用,提升服务会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标准、成果评价、“金桥奖”、品牌活动等为载体,不断深化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深耕科技服务和创新能力建设,与各界同仁携手同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批复同意,于2017年11月23日正式成立,挂靠于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旨在整合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资源,发挥科技创新全产业链优势,开展团体标准立项研制、科技成果评价、技术成果推介、专家智库咨询、品牌推广宣传等服务。同时,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委托,在交通运输行业开展“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的推荐、申报和初评工作;推荐优秀的科技成果参与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的入库评选;推荐优秀的科技成果参与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的申报工作。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240号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218室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幻   丁一丰   马新

电话:010-58314716 010-58314715 010-58278084 

网址:https://jwh.chinaijt.com/

邮箱:ctmaj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