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产、学、研、用” 交通科技创新专题展览精彩呈现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巨大反响。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巨大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点出了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客观现状: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现象仍较突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就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当天,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奋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也在新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科技创新的主题让此次展览会格外引人关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展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党的十九大赋予交通运输行业建设交通强国的新使命,交通要强,更要依靠科技支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发展体系。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第十四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组织召开第一届中国交通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高峰论坛和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专题展览,专题展览择选了14家交通科技领域 “产、学、研、用”创新主体,汇聚展示了最新的创新科技成果和前沿方向,与创新引领、成果转化的大方向高度契合,受到交通运输业内各方高度评价。

  高峰论坛报道链接地址: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参观考察“第十四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期间,考察指导交通委员会主办的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题展览。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来到交通科技创新专题展览考察并指导工作。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李建波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展台参观并听取交通委员会秘书长陆旭东汇报。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 、秘书长,科技日报社原社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 杨柏龄,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陶元兴,副会长 武毅,秘书长许爱东,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原巡视员、交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家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济丁,交通委员会秘书长陆旭东,常务副秘书长申瑞君在专题展览展台前合影留念。

  我们分两期报道专题展览参展企业和创新成果,感兴趣或寻求合作的业内人士可与交通委员会联系。

  交通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介绍(一)

  交科院检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交科院检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前身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工程检测中心,2008年经交通部人劳司批准成立,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全资子公司,是专门从事交通建设工程及产品质量检测的独立第三方机构。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交通运输部、交科院及相关业务单位科研课题数十项,发表论文近百篇。目前已申报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其中部科研课题“基于磁致伸缩超声导波原理的公路护栏立柱安装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已完成科研成果转化。

  公司工程检测业务已覆盖全国17个省份和直辖市的100余条新建高速公路。产品检测业务覆盖70余种交通产品,每年出具产品检测报告2000余份,每年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

  公司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检测与运营评估研究中心,并取得了城市轨道交通检测国家CMA资质,资质范围覆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通信、信号、AFC、屏蔽门等各大机电系统,率先开展了北京地铁、长春地铁及郑州地铁等轨道交通检测与咨询评估业务,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具有轨道交通检测、咨询等方面丰富经验。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交通环境监测站)为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所属正处级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检测行业管理、公路水运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监测、《内蒙古公路与运输》期刊出版和科学技术研究等职能。提出了“质量、科研、环保”三位一体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队伍专业化、手段现代化、监督法制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以所属科室质量鉴定检测中心为基础建成了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和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草原英才团队)七大创新科研平台,及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冻土病害观测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面长期性能观测基地等科研基地。一系列平台和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与科技攻关方面成果显著。

  沥青快速分析仪是依托内蒙古交通科技项目*SBS改性沥青改性剂含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研制的沥青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改设备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领域包括:道路工程、交通规划、结构与检测工程、交通标准计量。始终坚持以科研为本,持续推动成果转化,技术成果已推广应用到内蒙古、四川、云南、安徽、吉林、广东等20余个省市及肯尼亚、孟加拉、巴基斯坦和波黑等一带一路国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一代高品质长寿命沥青路面成套技术

  攻克了重载交通和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高品质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技术,适用于长大纵坡公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港区专用道及机场跑道等严酷荷载环境下的铺面,基于此提出了新一代高品质长寿命沥青路面成套技术与耐久性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技术,可有效减薄路面结构,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初步预估可达到35年以上,每公里可减少石料用量8000方,实现了资源节约、生态保护、节约养护资金,降低成本。

  农村公路低成本绿色建造成套技术

  针对农村公路承载力要求低、交通量较小的特点,提出充分利用地材、降低造价成本、可小型机械化施工的农村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方案。尤其是黄河冲击平原石料缺乏,突破粉土就地固化利用技术形成基层,综合利用旧沥青路面材料处理+特种冷拌液常温生产拌和形成薄层沥青路面(3CM),优化路面结构,实现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小型施工、降低造价的目标。对服务农村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固体工业废弃料规模化再生路用关键技术

  我国赤泥年生产量约为1.0亿吨,累计堆存量约为5亿吨,占地超过4万亩,但其综合利用率不足1%;赤泥pH值在10~12,署二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每吨赤泥堆存维护费用约50元。通过改性处理均匀压实形成的良好的路面材料,从而实现赤泥的100%利用,是无害化、规模赤泥利用的前沿技术,实现了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对节约资源、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高性能沥青路面冷再生成套技术

  深入研究沥青路面冷再生强度机理、设计方法与性能指标体系,全面提升试验与施工设备、工艺水平,形成冷再生标准设计方法及质量控制体系、专用实验设备、专用拌和设备与标准化改造技术成套技术,在材料生产、机械制造、施工领域有长足的进步。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水泥混凝土铺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针对多轴重载交通作用下,传统水泥混凝土铺面普遍面临的早期断裂易发、抗滑衰减变快、舒适性能降低、维修难以实施等世界级难题,在重载水泥混凝土铺面结构理论、品质工程建设及快速维修技术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成果纳入多项行业设计规范,指导了3000余公里重载公路、近百个机场、港口道面的工程建设,年节约养护费用约40亿元,显著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提升了水泥的资源化优势,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产业供给侧改革、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固体废弃物筑路技术及示范

  以构建低碳环保道路为目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理念,开展系列研究:依托RAP、废旧胶粉、温拌剂开展沥青路面废弃物再利用研究;依托强风化花岗岩、铁尾矿渣、煤矸石、钢渣等废弃物,开展路基、路面基层固体废弃物再利用研究,形成了废弃物材料检测方法、设计理论施工方法及工艺于一体的固体废弃物筑路新技术。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2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1项。在山西省山平、繁大、高沁、长临河新疆五大高速公路进行了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1.6亿元。

  SXJK—TIDS隧道智能检测系统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机器视觉、惯性导航、激光测量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满足各种高等级公路隧道的日常、定期、专项检测要求。可用于铁路、地铁等隧道快速检测。

  可在正常行车速度下开展隧道安全检测,实现裂缝、渗水、剥落、衬砌变形等隧道病害全自动识别,大幅降低检测时间和成本。通过病害大数据管理,构成智能、高效、安全的隧道智能检测解决方案,操作灵活、易于使用、性能卓越,是隧道养护单位的立项选择。

  长安大学

  高速轮胎路面试验平台(HTP2)

  为解决路面抗滑、降噪研究难题,长安大学公路与铺面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自筹资金,建设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多项发明专利的道路表面功能实验室。本实验室的许多新型试验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核心设备功能属交通运输学科国际一流水平。

  道路表面功能实验室核心设备之一“高速轮胎路面试验平台”即High-speed Tire Pavement Test Platform,缩写为HTPTP,简称HTP2 。采用国际标准光面轮胎或各种普通汽车轮胎,在环壁路面上行驶速度可达80km/h,在环道路面行驶速度可达50km/h,可研究不同速度不同路面与不同轮胎的抗滑特性、噪音特性及长期演变规律。

  甲醇燃料与汽车产业化关键技术

  甲醇燃料与汽车产业化关键技术包括M100、M85甲醇燃料技术与M100、M85甲醇燃料车用技术。M100、M85甲醇燃料核心技术为高比例甲醇燃料添加剂,本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一种高比例甲醇汽油添加剂 ”, “M15甲醇汽油和M85甲醇汽油的调配装置及调配方法”, M100、M85甲醇燃料车用核心技术为甲醇汽车燃料识别系统与甲醇汽车冷启动系统。甲醇燃料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车辆所使用的燃料,并将此信号反馈给汽车控制单元ECU,由ECU依据燃料进行喷油量的精确控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甲醇汽车冷启动系统采用自动识别是否需要启动预热系统,并对预热时间、强度、温度等参数进行综合控制,使甲醇汽车达到与汽油机汽车具有同等的启动性能。添加剂用于改善车用甲醇燃料的性能,使之更适合于在发动机中高效燃烧,并有效地保护汽车的零部件。

  高比例甲醇汽油添加剂溶合速度快,便于工业化调配,燃料满足国标要求,在保护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独特效能;对车用燃料喷入气缸前进行有效识别是一种独创,提高了系统对燃料的控制精度;冷启动系统与现有车辆兼容性好,甲醇汽车可在-30℃下顺利启动。

  本项目技术是汽车应用甲醇燃料所必不可少的技术,随着甲醇汽车的普及与甲醇燃料的推广使用,项目产品的市场用量、潜力很大。

  环保型路面建造技术与工程应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和汽车运输规模长足发展,道路交通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给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诸如尾气污染、交通噪声、热岛效应等负面影响,道路建造技术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由长安大学牵头、多家单位产学研协作通过理论分析、材料研发、实体工程铺筑等方式,研发了包括吸收分解汽车尾气的路面材料与施工技术,透水性道路设计、施工与维护技术,低噪声路面结构和降噪设施,道路冰雪自融与防滑技术,低吸热式地面及其铺装技术等在内的环保型道路技术

  (1)提出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以及透水沥青路面分类新方法。(2)开发了矿物负载型和耦合型光催化材料并研制了相应的尾气吸收分解涂料。(3)研发了基于近场测试原理的轮胎-路面交互作用路面噪声测量车。(4)建立了基于能量转化的道路融雪系统温-湿耦合瞬态融雪模型,开发了集成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的道路融雪系统。(5)研发了保水乳浆材料、太阳热反射涂料,遴选了热阻矿料,提出了三种低吸热路面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

  透水沥青路面、尾气分解路面、低噪声路面、低吸热路面、融冰雪路面等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绿色环保路面形式,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对建设两型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将分两期报道专题展览参展企业和创新成果,感兴趣或寻求合作的业内人士可与交通委员会联系,敬请期待专题展览第二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