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意见的函

为强化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依据《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2018年部拟开展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现就评估指标体系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意见的函  

交办科技函〔2018〕766号

北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新疆、青海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委),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江航务管理局,各行业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

  为强化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依据《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2018年部拟开展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现就评估指标体系征求你单位意见,请于2018年6月8日前书面反馈部。

  联系人:部科技司 林小平、付熙

  地 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

  邮 编:100736

  电 话:010-65292812、010-65292859

  传 真:010-65292811

 

  附件:1.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2.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8年5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评价

方式

研究水平与贡献(50)

1.1 发展定位(10)

1.1.1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10)

定性

1.2 研究能力及成果水平(30)

1.2.1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10)

定性

1.2.2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成果(5)

定量

1.2.3 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5)

定量

1.2.4 成果纳入标准规范(5)

定量

1.2.5专利授权(5)

定量

1.3 承担科研任务(10)

1.3.1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6)

定量

1.3.2获得科技项目经费(4)

定量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30)

2.1 队伍建设(20)

2.1.1学术带头人水平与作用(10)

定性

2.1.2研究队伍结构与水平(10)

定性

2.2 人才培养(10)

2.2.1人才培养(10)

定量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20)

3.1 开放交流(10)

3.1.1 学术交流(3)

定量

3.1.2 人员开放程度(3)

定量

3.1.3 开放课题(4)

定量

3.2 运行管理(10)

3.2.1 科研平台(3)

定性

3.2.2 依托单位支持(2)

定性

3.2.3 管理制度(1)

定性

3.2.4 科研信用体系建设(1)

定性

3.2.5 计划编制与执行(1)

定性

3.2.6 学术委员会作用(2)

定性

注:定性分值合计50分;定量分值合计50分。


附件2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以鼓励科技创新、引导和促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为目标。评估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3个一级指标,发展定位、研究能力及成果水平等7个二级指标,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代表性研究成果视频等20个三级指标,合计总分值100分,按照各指标项权重确定分值。具体指标说明如下: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50分)

主要体现三个方面要求:一是评价实验室是否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基础性工作为主,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二是评价是否有较强的承担国家、行业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科研效率;三是评价实验室代表性创新成果的水平。

代表性成果指评估期内以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承担方、实验室固定人员为主要参与成员,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成果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不同类型成果按不同标准评价。

1.基础研究成果。在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系统性原创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在国际公认的优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出版学术专著、在国际主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引用。

2.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在解决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提供技术支撑,或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基础性工作成果。在实验室研究方向范围内,产生的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的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并提供公共服务,为行业发展决策、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30分)

(一)队伍建设。

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术带头人应为本领域的杰出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成果显著,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中担任职务,并作为主要人员参加了所提交的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的措施得力、业绩突出。研究队伍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合作,学术气氛浓厚。

(二)人才培养。

实验室具备作为本领域高水平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的条件,已经培养较多数量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且培养质量得到同行的公认。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20分)

(一)开放交流。

实验室坚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实验室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科研人员,并具有高质量的开放研究成果。实验室定期围绕研究方向发布开放课题,开放课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承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承办国际性、地区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人员和课题的开放程度较高。

(二)运行管理。

1.科研平台。实验室具备作为本领域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的条件,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鼓励自行研制、改造仪器设备。

2.依托单位支持。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相对集中。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人员、政策、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管理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学有序。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环境整洁。

4.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室在科研项目、人员及专利、成果的信用管理执行“零容忍”,建立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

5.发展计划制定科学合理,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6.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